《古今风云·青年论坛》第二十六期-大气气溶胶迁移转化机制(会议手册)

为持续推动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多学科交叉,进一步拓展科研宽度,深化纵深发展,强化科研中坚力量,扩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影响力,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环所小组秉承和发扬研究所《古今风云》论坛的精神与风格,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筹办《古今风云·青年论坛》。论坛将通过多学科融合,扩展科研维度,孵化新思路、新方向,打造青年学者蓬勃发展的新势力、新局面。

《古今风云·青年论坛》第十七期将聚焦大气气溶胶迁移转化机制,在大气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和来源,活性物种的形成和老化机制,以及气溶胶的气候与环境效应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

  • 时间:2025826日(周二)14:30-17:30
  • 地点:地环所岩心库大楼1102会议室
  • 邀请人:李建军、王启元、薛永刚、田杰、崔龙
  • 受邀专家及报告题目

*备注25分钟报告+15分钟交流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环所小组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学分会

  • 邀请专家个人简介

邢莉,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研究员。主要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生成机理、气溶胶气候效应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总被引次数超过1300次。

李小飞,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与环境、冰冻圈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在大气环境领域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7篇。

张思,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后。2022年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中二次有机和无机气溶胶的多相形成过程及其老化机制研究。近年来致力于研究大气中二次有机活性氮物质的多相形成及老化过程,通过烟雾箱模拟手段分析了咪唑等还原性氮和高氧代有机硝酸酯在不同气溶胶上的非均相形成过程及其光老化机制,并将实验结果与外场观测和数值模式模拟结果相互对比验证,发现了气溶胶性质差异会显著影响咪唑等还原性氮的形成,且不同生物源高氧代有机硝酸酯的光老化机制及对臭氧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PNAS Nexus》等期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