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边缘区环境、基因与文明协同演变”专题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5年11月7-8日,“季风边缘区环境、基因与文明协同演变”专题研讨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气候突变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陕西省中亚极端气候“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ATES)、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丝绸之路气候环境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图1 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研讨会以环境、基因与文明协同演变为主题,共同解析“气候环境变化—生物遗传适应—人类文明响应”的复杂耦合系统,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六十名气候学、地理学、考古学、遗传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等参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所务委员、陕西省中亚极端气候“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主任谭亮成研究员主持,代表主办方向各位参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孙有斌研究员作线上开幕致辞,希望通过本次研讨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桥梁,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协同创新。

图2 谭亮成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会议期间,十四位专家学者围绕季风边缘区气候环境演变、人群与技术扩散、生存策略适应与文化交流互动机制等议题,发表报告,同与会人员深入探讨全新世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人类与家畜的传播与环境适应、文明演化的环境动力机制等重要科学问题。

图3 研讨会报告人发言一

图4 研讨会报告人发言二

图5 研讨会交流与讨论
本次研讨会报告风格多元、内容丰富,对话氛围开放包容,现场交流热烈深入。与会学者充分交流,通过多学科视角的交汇与碰撞,为季风边缘区后续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奠定重要基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跨度、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推动第四纪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学研究领域持续深化与拓展的关键路径。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跨学科协同合作,携手推动研究范式的创新与突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