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科学数据中心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429日,黄土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为“数据中心”)学术交流会在陕西西安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单位数据领域专家,共30余人参加本次交流会。会议由地球环境所条件保障处副处长张宁宁、数据中心主任冯克庭分阶段主持。

人员合影

会上,冯克庭详细介绍了数据中心建设历程、背景意义、任务目标、资源情况、数据共享与应用进展、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强调数据中心在推动科研数据汇交与共享服务、激活沉睡资料、打破“数据孤岛”、数据管理与存储、保护数据作者权益及提升科研工作影响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随后,8数据领域专家分别作了《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支持可持续决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参数及厚度分布特征》《融化过程中多年冻土斜坡稳定性研究》《乌拉特梭梭林自然保护区长期生态监测与评估》《基于过程与经验模型:水文建模方法的两种路径对比》《中国灌溉信息产品反演与重建研究》《基于样本自动生成和特征优选的水稻遥感识别方法研究》《骆驼航拍影像数据的目标检测》的报告。

会议现场

数据平台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设施。在数据管理方面,强调建立规范流程与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数据质量与安全;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通过构建标准化接口与安全机制,实现数据高效流通;数据资源建设聚焦丰富数据类型与提升质量,学科领域建设则推动数据中心与多学科融合,拓展应用边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让数据处理与分析更智能高效;而人才队伍建设是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通过探索产学研用、专业培训等模式,打造复合型人才梯队。

针对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大家一致认为:一是要建立跨学科合作共赢生态圈,秉持开放科学理念,汇聚全球黄土科学领域科学数据;二是重点探索本地知识库、人工智能、智能综合体等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和模式创新,深挖数据应用,研制拳头数据产品,打造数据中心品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任务、服务于科学研究、政策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三是结合新形势和政策,继续加强国外知名科学数据的收集和保存工作,从数据、业务、产品和人才等方面梳理重点任务,实现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本次交流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新建议。后续,数据中心将贯彻落实长期发展目标和阶段建设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数据共享,持续做好数据服务工作。

参观岩心库

黄土科学数据中心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