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研究所顺利举办“科技之春”宣传月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科普人员积极走进校园,为广大学生们带来精彩的科普报告及科普展览,精彩纷呈。
科普展览活动
3月20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陕西省科学院联合地球环境研究所来到泾阳一中,为全校师生以"探索科学奥秘、点燃科技梦想"为主题,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科普体验,带领千余名师生在秦岭生态与黄土文明中学习科学知识,感悟科学精神。在校园体育馆内,将研究所的各类科研样品向同学们展示,如砗磲、树轮、洞穴石笋等,科研工作者结合展品实物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大家。下午学校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郭湘宇博士的专题讲座《黄土·黄种人·黄土精神》将活动推向高潮。报告以陕北黄土剖面岩芯为切入点,270万年的沉积序列如史书般展开。“这片厚达百米的黄土层,保存着华夏文明与自然博弈的密码。”学生们对科学家的工作肃然起敬。郭博士以黄土的“沉积-搬运-再塑造”过程类比科研精神,寄语同学们“要像黄土般既有沉积知识的定力,又要有突破创新的魄力”。
活动现场
“拥抱科学 点亮梦想”科普系列活动
地球环境研究所积极配合雁塔区科协,以“拥抱科学 点亮梦想”为主题,分别为大雁塔小学、翠华路小学、雁塔区第一小学带来精彩的科普报告。
3月28日,地球环境研究所苏慧工程师为大雁塔小学开展“探寻空气秘密,守护蓝天白云”主题科普活动,带来科普报告《空气中的“恶魔”和“天使”》,苏老师通过苏老师通过有趣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验现象深入浅出地带领同学们感知身边空气的存在;又通过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分析,帮助同学们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其危害,特别是PM2.5和臭氧污染对自然和生物造成的伤害。同学们还知道了可以通过手机的AQI来了解当日的空气质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关注空气质量状况的意识。
报告现场
4月2日,地球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成程为翠华路小学师生带来科普报告《一叶可知秋意,一壳可解风雨》,刘博士以砗磲这一神秘而瑰丽的海洋生物为切入点,引领同学们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奥秘的科学世界。刘博士向同学们介绍了砗磲在珊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砗磲“不迁徙”、雌雄同体、砗磲与虫黄藻的共生的独特特性,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智慧与奥秘。从南海北部现代砗磲面临着濒危的境地引发大家对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号召同学们珍爱生命,保护海洋环境,让砗磲这一美丽的海洋生物能够继续繁衍生息。
报告现场
4月15日,地球环境研究所科普主管李洋为雁塔区第一小学带来科普报告《矿物-地球的宝藏》,带领同学们走进神秘的矿物世界,课程以淘金热的故事为引入,介绍矿物对人类经济发展的作用、生活中常见的矿物、以及矿物的形态、颜色、硬度和荧光等相关知识,期间以“你说我猜”的小游戏带动气氛,让同学们学会如何描述矿物特征,通过特征来辨别矿物。
报告现场
走进地球环境所,探索气候变化奥秘
4月11日,地球环境研究所迎来曲江第一学校初一年级师生24人,他们以项目式课题《树说“千年”》为目标,参观了树轮实验室、砗磲实验室、岩心库和洞穴实验室,通过科研人员的讲解,了解了古环境和现代环境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用到的地质生物样品。并且本次的参观学习,同学们留校了宝贵的研学笔记,并且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项目课程中,本次也是地球环境研究所与校结合探究中学生项目式课题的第一步。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地球环境研究所也继续为中小学提供科学教育服务。
参观研究所
研学笔记
课程现场
地球环境研究所向来重视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希望通过本次“科技之春”系列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这也正是“科技之春”的意义所在,那些被点亮的科技梦想,正如春日的种子,在这片孕育过郑国渠的沃土上悄然萌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