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在洛阳成功举办
2019年11月15-18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在洛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及台湾气溶胶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承办,洛阳市生态环境局、洛阳市环境监测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空气与废弃物管理学会中国学会、北京粉体技术协会协办。台湾宜兰大学张章堂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共同主席。来自海峡两岸的科研机构、大学、环境监测单位的170余名学者出席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最新研究进展及技术”。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大气污染防治科研成果展示、热点探讨和解决的平台,加强气溶胶、空气质量、大气化学、环境污染等相关学者的多方合作,促进了我国空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本次会议主要针对我国区域大气污染现状尤其是气溶胶物理化学特性及源解析、测量与仪器分析、气溶胶污染及监测技术、气溶胶与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气溶胶的气候与环境效应、生物气溶胶&气溶胶人体与健康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台湾交通大学蔡春进教授,台湾大学陈志杰教授、台湾中山大学袁中新教授,美国沙漠研究所John Watson教授,美国沙漠研究所Judith Chow教授,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张代洲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李顺诚教授,美国RJ Lee集团Gary Casuccio教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Douglas Worsnop教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韩志伟研究员及西安交通大学顾兆林教授等作了精彩的大会及邀请报告。
美国沙漠研究所John Watson教授作邀请报告
美国沙漠研究所Judith Chow教授回答学者提问
香港理工大学李顺诚教授作邀请报告
台湾交通大学蔡春进教授作邀请报告
台湾大学陈志杰教授作邀请报告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Douglas Worsnop教授作邀请报告
台湾中山大学袁中新教授作邀请报告
近些年大气气溶胶的发展非常迅速,气溶胶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不断细化和分工。会议围绕源解析技术及环境污染控制举办两个专场讲座,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研究员及黄宇研究员等9位学者作了专场报告,围绕源解析技术及环境污染控制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展示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在场参会者很大启发,带动了会议深入研讨氛围。
会议现场
本届会议同时颁发了第六届中国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第三届中国气溶胶技术创新奖、大会优秀论文奖、大会优秀墙报奖及赞助商特别贡献奖。获得第六届中国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的学者有来自北京大学吴志军博士、东北农业大学崔嵩博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启元博士、澳门大学黎永杰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海玮博士;获得第三届中国气溶胶技术创新奖的学者有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武云飞博士和香港教育大学何咏基博士。为加强海峡两岸学者在大气环境科学领域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交流,会后组织了专家学者们赴洛阳市环境监测站考察交流,给两岸科研工作者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中国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合照
中国气溶胶技术创新奖获奖者合照
洛阳市环境监测站考察与交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