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培训班圆满结束

  2018528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一带一路”国际地球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为期15天的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培训班圆满结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9名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培训,并获得了结业证书。 

  此次培训采取课堂理论学习、实验室参观和培训、野外实习、典型案例的授课和访谈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的形式,教学方式多样,内容丰富。课堂学习环节,学员们系统地学习了树轮、石笋、风尘沉积与全球变化、珊瑚/砗磲与海洋环境变化、多方法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气溶胶与大气环境变化、气候变化数值模拟、ICP-MS与加速器质谱技术的的原理和应用等课程,基本掌握了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和学科前沿。实验室参观环节,学员们系统地参观了地环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测试平台,并有针对性地学习了一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在陕南秦岭和陕北黄土高原的野外考察中,学员们实地学习了树轮、石笋和黄土沉积的原理和采样方法,并了解了地环所治沟造地的研究结果。在陕北的实习中,学员们还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认识。 

  闭幕式上,学员们互相交流了参加此次培训班的收获,并对主办方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此次培训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气候环境研究领域顶尖专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掌握气候、环境变化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全球变化的核心科学问题,探索丝路沿线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方案。同时在中国的这些天,我时刻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总之,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泰国学员、朱拉隆功大学讲师Sakonvan Chawchai博士如是说道。她也表示,回国后将积极促成地环所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合作。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地球环境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地球环境所“一带一路”国际地球环境研究中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具体举措,提高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者在气候环境变化领域的研究能力,对促进我国和沿线国家学者在气候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合作,增强我院以及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影响力有积极作用。 

   

  刘禹研究员为学员讲授树轮气候学 

   

  孙有斌研究员为学员讲授中国黄土及古季风变化 

   

  曹军骥研究员课后与学员讨论气溶胶与大气环境变化 

   

  学员参观洞穴实验室 

      

  谭亮成研究员在柞水溶洞为学员讲解石笋形成过程 

      

  康树刚副研究员为学员讲解黄土成因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合影      

        

  结业典礼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