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研究所在泥炭沉积物14C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泥炭是重建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气候载体,而建立可靠的年代标尺是进行古气候重建研究的基础,在理解和分析气候记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区域环境的对比提供了可能。然而,存在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14C年代校正以及泥炭剖面年代框架建立的可靠性,例如:14C年龄平台区年代结果的校正,14C测年材料的选取以及表层泥炭沉积(1950AD以来的泥炭沉积)的确定。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院士团队在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地区采集了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泥炭剖面,并针对西部地区泥炭沉积的14C年代学开展研究:(1)在测年材料方面,利用不同组分(植物大化石,种子,根系和<90μm90-250μm>250μm14C测年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了90-250μm组分可作为除植物大化石以外的可靠测年组分(图1);(2)对于泥炭表层1950AD以来的快速沉积,选取一年生植物大化石进行14C测年,并结合大气14C核爆曲线进行年代校正,获取可靠的表层泥炭沉积的年代控制点(图2);(3)在年代数据的处理和校正方面,针对处于14C年龄平台期的数据,利用系列样品进行摇摆匹配以缩小校正误差,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年代结果(图3)。最后,基于表层泥炭年代控制点和可靠组分(植物大化石和90-250μm)的测年结果,利用Bacon软件的分段贝叶斯拟合迭代方法获取了泥炭沉积剖面的可靠年代框架。

  本研究不仅聚焦于可靠测年组分的分析,同时强调了表层泥炭沉积(1950AD以来的泥炭沉积)测年和14C年龄平台期系列数据校正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泥炭剖面年代框架提供参考。

   

  1 植物大化石和90-250 μm组分14C年龄的箱形图

  结果表明,90-250μm组分和植物大化石成对14C年龄数据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n =9

   

  2 ALTa)、KNSb)和CWPc)泥炭剖面的AMS14C年代的校正结果。图表显示了与大气14C记录相匹配时我们对结果的最佳解释。

   

  3 ALTCWP剖面14C年龄平台区样品校正情况

  注:a.推算得到的14C产率(Steinhilber .2009);b.Δ14C是大气14C/12C比值相对标准值的偏差(Reimer .2020);c.采用OxCal v4.4.2获得的IntCal20校正曲线(Reimer .2020)(菱形和三角形分别是本文植物大化石和90-250 μm组分测年结果);d. 14C年龄平台区测年数据利用Bacon软件结合摇摆匹配和分段贝叶斯拟合方法获得的年代结果

  该项成果已发表在Quaternary Geochronology期刊上,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B4000000),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4173010841930321),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132B61KYSB20170005),中国科技部重点项目(2019YFC1509100),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SKLLQG2136)等的共同资助。

  Zhao, H Y, Zhou W J*, Cheng P, Du H, Xian F, Lu X F, Shu P X, and Dong G C. Optimizing Radiocarbon Chronologies in Peat Profiles with Examples from Xinjiang, China. Quaternary Geochronology. 2023, 76:101441.https://doi.org/10.1016/j.quageo.2023.101441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1101423000201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