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科普纪实:迷雾中的陷阱

 洞穴调查起因
北阳山位于陕西省镇安县,是秦岭腹地一处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高山草甸。西口回族自治镇坐落于北阳山,得益于北阳山特殊的植被条件,当地回民在自清朝中期迁徙至此的百余年间一直秉承了畜牧的传统。然而,在当地却有一个与此相关的迷信故事:北阳山是一座满是洞穴的空山,其中盘踞着一条蛇精,每当阴雨天就会在喷云吐雾,凡是走进迷雾的牲畜就都会被蛇精吞吃,找不到任何尸骨。? 

小编在一次吃烤肉的过程中,听卖烤肉的回民小哥讲起这则北阳山老家丢失牛羊的故事。从科研者的角度看,蛇精的传说当然是不可信的;却暗示北阳山可能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洞穴系统,能够形成洞穴小气候,与外界大气存在显著的温度和气压差,才能在阴雨天出现向洞外喷云吐雾的现象。至于消失的无影无踪的牲畜很可能是跌落到竖井。

怀着探洞的热情以及破除山村谣言的想法,小编和朋友们决定去北阳山开展一次洞穴调查。回民烤肉小哥热情提出愿意担任向导,一同去看看迷雾中吞噬牛羊的洞里到底有什么。

探险:单绳技术与洞穴

本次探洞活动由西安市先锋救援队承担技术保障,由陕西省镇安县,西口回族自治镇石井村村民小马(烤肉小哥)担任向导。洞穴探险,特别是垂直发育的洞穴需要使用单绳技术进出,须经过一定培训并使用正规装备。



在抵达洞底后,发现洞穴规模很小,与之前想象的大规模洞穴完全不同。深度约四十米,洞底与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大小相当。然而这座微型洞内最深处的温度仅为-15℃,洞顶的滴水在滴落过程中被急速冷冻,在洞穴底部形成了冰锥。


科普:洞穴小气候

该处的洞穴的海拔高度仅为1640米,并不具备常年封冻的条件,并且当时洞外的气温为12℃,与洞穴内部存在超20℃的温差。看似迥异的内外温差,起始是由于洞穴特殊结构造成的小气候差异。垂直且封闭的洞穴结构形同一个天然冰箱,当冬季或者夜晚外界温度低于洞内温度时,造成外界气压强,冷空气下沉进入洞穴,形成了“a制冷”模式。当夏季或者白天,洞外温度高于洞内温度,由于热空气向上扩散,无法进入洞内,自动切换为“b保温”模式。但由于洞穴开放性,保温作用也并不是绝对的,洞内冷空气溢出使我们在洞口还是会感到阵阵的冷风。


也正是由于洞内种冷空气的溢出,当洞外出现短时降雨,洞外的温度突然降低,此时在洞口会形成一个短暂的气压平衡,空气流动相对静止的环境,加上空气由于降雨造成空气湿度接近100%,洞口附近就会在洞穴低温以及降雨的共同作用下就会迅速切换至“c 吐雾模式。这也就是村民会在阴雨天看到洞口迅速升腾起雾的原因。而这些洞口多有植被遮蔽,在雨天的如同天然陷阱。在本次洞穴调查中也在洞底发现了动物遗骸,经村民辨认多为走失牛羊。


寄语:笼罩山村的迷雾

除了上面介绍的冰洞,本次洞穴调查在北阳山牧场上一共发现了四处洞穴,洞口平均海拔16001800米,多为垂直发育的竖井。小编将本次探洞的故事写成了一侧简单报道,得到了中共镇安县党委宣传部、共青年团镇安县委员会官方公众号的肯定,以及镇安县电视台《新闻视线》栏目的报道。通过向导小马,得知村民在看到相关报道之后都特别高兴,非常感谢有从西安来的专家解答了村里一百多年来的疑惑与恐惧。而留给小编是一丝遗憾,北阳山距离西安不过百余公里,而山村居民与现代科学理念之间的差距却不止百年,笼罩山村的迷雾其实是地球科学领域科普工作的缺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