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崛起在戈壁滩的城市——金昌

 曾经的曾经,

这里和往日的大西北一样,

峥泓萧瑟不著一草木,

狞风拗怒都向空中号;

如今的如今,

这里已然屹立起一座城,

一座富饶的城,

而这座城的名字就是——金昌。


故事要从19586月讲起,甘肃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四五队在甘肃省永昌县白家嘴子地区的地质普查中,首先发现了超基性岩体和孔雀石(含铜矿石)矿点,在1:10000的大比例尺地质图上做了标记,并采集了标本向队部和永昌县委报矿。同年107日,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汤中立等人,在永昌县设在河西堡的大炼钢铁指挥部矿石陈列室中,看到了一块核桃大的含孔雀石矿石标本,当即前往永昌县一四五队队部,找到王瑞龙,由唐东福带路,到白家嘴地区追索矿体,并采集标本带回队部。当月下旬,在工程师指导下,经过化验,确认矿石中铜镍均达品位,其中镍的含量高达0.90%。至此,这个矿区揭开了他沉睡了14亿余年的面纱。

     在金川矿床开采之前,世界流行的观点是只有基性大岩体才能熔离出大量的铜镍矿,即熔离矿床的大小与侵入体规模大小成正比关系。著名的实例就是加拿大的Sudbury铜镍硫化物矿床,它的岩体面积大约1700km2,而金川岩体只有1.34km2,却有巨大的镍铜储量。因为金川矿床的发现,汤中立等人开始提出了小岩体成大矿的概念。小岩体成大矿是指在地壳浅部、超浅部的规模相对较小的侵入体内部或附近的围岩中,成了与小岩体有关的大型、超大型甚至世界级矿床,这种现实并非意味着巨量矿质主要来自小岩体自身,而是形成于深部熔融,经过多期岩浆贯入聚集在小岩体中。


     经过研究,金川的成矿主要是岩浆熔离作用,即含矿的岩浆在深部的巨大岩浆房中发生熔离作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分层,在后期多次地质作用中,岩浆沿着裂隙发生侵位脉动,从而形成矿体。这种矿床的特点概括为“小、广、大、高、浅(潜)”五字特点,为与小岩体有关的成矿背景广泛的,集大矿高矿化率为一身的浅成矿体。所谓“小”就是在小岩体中产生了与小岩体有关的大型或者超大型矿床,金川的岩体分布在龙首山下长6.5公里,宽500米的范围内,而且在八个世界级岩浆硫化物矿床中小岩体占了一半;“广”则是这种类型的矿体分布广泛,岩浆岩发育的地方都可能发育;“大”则是大矿,一般能达到大型、超大型的矿;金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是世界上仅次于加拿大Sudbury和俄罗斯Norilsk的世界第三大镍矿,已探明的矿石储量为5.37亿吨,镍金属储量557万吨,钴16万吨,除铜镍之外,还伴生有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贵金属元素,其经济价值之高,国内外罕见!“高”为高矿化率,即矿体面积与岩体面积的比值高,据粗略计算,金川岩体矿化率高达47%而“浅(潜)”就当然是距离地表比较近啦。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提出后,人们开始重点关注那些以前不起眼的小岩体,唤醒人们重新关注现存矿床理论的一些缺陷,小岩体也成为人们填图找矿的一个标志,在中国,先后发现了喀拉通克、红旗岭、金堆城等一系列的小岩体大矿床。

这就是金昌在荒漠中拔地而起的理由!一群可爱的地质工作者,一座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一套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一座崛起在戈壁滩的城市。


李德东,王玉往,龙灵利,解洪晶,石煜. 中国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类型浅谈.矿产勘查.2014,5(2):124-130.

汤中立,任瑞进. 中国硫化镍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地质学报. 1987,61(4):35.

汤中立. 金川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现代地质. 1990,4(4):55-64.

汤中立,焦建刚,闫海卿,徐刚.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中国工程科学.2015,17(2): 4-18

曾认宇,赖建清,毛先成.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通道系统的成矿模式,矿产与地质.2013,(4):276-282.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