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科学重点实验室党总支

党建引领聚合力  研学赋能促作风 —— 粉尘与环境研究室党支部、西交大环境工程党支部及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开展秦岭保护实地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25

    6月24日,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粉尘与环境研究室党支部及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党支部开展了以“秦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以“党建引领 + 生态保护”为纽带,通过警示教育、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筑牢绿色屏障,40余名党员参与活动。

实地走访:于生态保护一线感悟责任担当

    活动伊始,党员们一同观看秦岭生态保护宣传片,深刻认识到秦岭宛如一条巨龙横亘中华大地,作为我国“中央水塔”和中华民族祖脉的重要生态屏障地位,肩负着着南北水资源调配的重任。宣传片如同一把钥匙,为每位党员打开了深入理解秦岭生态价值的大门,为后续的研学活动筑牢了思想根基。

    随后,党员们走进秦岭保护“一站三中心”( 西安市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及西安市鄠邑区秦岭违建警示教育中心、西安市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西安市鄠邑区秦岭保护智慧管控中心),深入了解了秦岭违建问题的历史教训,尤其是在2018年起开展的秦岭北麓违建别墅专项整治工作。在“秦岭之诫”“秦岭之殇”“秦岭之治”“以案示警”和“大美秦岭”五大板块前,党员们驻足凝视,真切感受到违建别墅给秦岭生态带来的严重破坏,以及整治后生态恢复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同时,对秦岭最新的保护方法——“智慧管山”与“三化”(网格化、网络化、志愿化)方法有了直观认识,创新保护手段借助现代科技力量让秦岭的生态监控与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令党员们深受震撼,也深刻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有力支撑,科技是守护秦岭生态的坚实盾牌。

专题研学:以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党员们参观了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细致了解了关中平原国家站的发展历程、科研布局、实验样地及“观测 研究 示范 服务”诸方面的成效,为开展大气、水文、土壤、生态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础,共同努力为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规划和治理提供决策支撑,为人口密集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范式。

    之后,党员们参观了秦岭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和标本馆。作为秦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也是展示秦岭生态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窗口。在植物园标本馆里,党员们近距离观察秦岭地区的植物物种,深入了解这些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实地研学,不仅领略到秦岭自然生态的原始之美,更对保护这一生态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联学共建:以协同创新激活党建动能

    在党课和学术报告环节,粉尘与环境研究室党支部书记黄宇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题,为党员们讲授了一堂生动且深刻的党课,旨在引导党员深刻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党性修养,在科研和生活中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做到慎始、慎独、慎微,保持干净干事、大胆干事的作风,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他还介绍了关中平原国家站的基本情况及最新研究成果,详细展示了在大气、水文、土壤、生物等领域的长期观测数据,为双方碰撞新的科研增长点奠定了基础。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徐红梅也作了报告,分享了党支部构成、党建工作及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领域的科研成果,展现了环境系在党建和科研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双方党员围绕“党建如何赋能环境领域科研工作”深入座谈交流,共同探讨秦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分享各自的党建和科研经验,进一步促进了以党建引领科研的深度合作。最后,由西交大环境工程系学科带头人延卫教授带领全体党员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并强调作风建设与生态治理同频共振,科研人员既要坐得住实验室冷板凳,更要走得出山水间大考场!

研学感悟:让作风建设融入科研实践

    本次联合党日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打破了传统党课的固有形式,让党员们置身秦岭绿水青山间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刻领悟到‘作风建设’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与科研、工作、生活紧密相连,是多党支部共同探索“党建 + 业务”深度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

    未来,将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实践应用—作风提升”的闭环机制,不断加强党组织间的联系与合作,将研学成果转化为攻克环境治理难题的科研动力,为守护秦岭生态屏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生态保护与科研创新的新篇章。



附件下载: